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二轮第六批5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2年3月23日至25日陆续进驻河北、江苏、内蒙古、西藏、新疆五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督察。截至目前,各督察组全面进入下沉工作阶段。

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查实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核实了一批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2022年4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河北省发现,邯郸市落实钢铁去产能工作不力,存在违规建设钢铁项目、虚假置换钢铁产能等乱象,产业结构调整落实不力,相关部门监管形同虚设。
在国家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明确要求下,邯郸市一些钢铁企业仍明目张胆违规建设钢铁项目。河北新金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金钢铁)2021年拆除原2号高炉后,在未取得能评、环评等相关审批手续情况下,在原2号高炉南侧空地上违规开工新建一座1260立方米高炉,涉及产能116万吨。2022年2月,前期暗查发现,该高炉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其他附属设施正在建设。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烘熔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烘熔钢铁)也在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情况下,于2021年底违规开工建设一座1580立方米高炉,涉及产能137万吨。2022年2月,前期暗查发现,该高炉基座基本建成,热风炉已具雏形,计划2022年6月建成投产。这两个违规建设高炉目前虽已拆除,但当地相关部门称对违规行为毫不知情,暴露出监管不到位问题。

图1 新金钢铁在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情况下违规建设高炉。2022年2月,前期暗查使用无人机拍摄,主体建筑已经完工

图2 烘熔钢铁在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情况下违规建设高炉。2022年2月,前期暗查使用无人机拍摄,基座基本建成
新金钢铁曾于2014年违规开工建设一座600立方米高炉,但实际未建成投运。2016年,新金钢铁一座450立方米高炉被纳入河北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方案,应拆除退出。督察发现,新金钢铁为保留已建成投产的450立方米高炉产能,用尚未建成的600立方米高炉顶替化解产能任务,并获得奖补资金6383万元。市、县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虽多次现场检查,但对该公司以“偷梁换柱”方式完成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获取国家奖补资金行为视而不见,确认其完成了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化解任务。

图3 2016年的卫星影像图显示,新金钢铁600立方米高炉未实际建成
邯郸钢铁公司原有一座1000立方米高炉,早在2011年就应关停,但该高炉一直违规生产,直至2016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相关问题后,邯郸钢铁公司才对其实施封停但未拆除。河北省和邯郸市将其列入2018年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规定“列入钢铁去产能任务的产能不得用于置换”。但督察发现,邯郸钢铁公司2019年违规将该1000立方米高炉参与其老区搬迁产能置换,作为正在建设的新厂区置换产能指标来源之一,相关部门在审核时把关不严,让其蒙混过关。

邯郸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又处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冲和中原经济区腹心,是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具备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现有16家钢铁企业,生铁产能4273万吨/年,粗钢产能3873万吨/年。
作为河北省的钢铁大市,在政策规划和监查管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要求,不断推动邯郸市重点发展精品钢材等产业,打造产值3000亿元级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和内联式发展互促并进,打造制造强省战略支撑区,构建冀中南先进制造业产业带。
2021年,河北省开展钢铁去产能“回头看”,严禁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新增钢铁冶炼产能,对唐山、邯郸、沧州、石家庄等地30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查看,确保全省炼钢产能保持在2亿吨以内。
截至2021年底,全省钢铁冶炼企业已减少至39家。唐山、邯郸两市约占全省产能的79%,曹妃甸、迁安、乐亭钢铁产能占唐山的一半以上,武安约占邯郸的70%。2021年粗钢年产量超500万吨的企业有14家。
此次邯郸钢铁违规产能、违规建设,是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文件要求的,严禁钢铁等行业新增产能,对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是中央也是河北省的明确要求。此次邯郸市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不力,是相关部门对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审核把关不严,对企业违规建设监管不到位。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钢铁行业去产能对于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政府部门与钢铁企业要始终把钢铁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监督作用,加快推进钢铁产业主体装备大型化、品种结构高端化、组织机构集团化、空间布局合理化、生产过程绿色化、经营管理数字化,推动钢铁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