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出口大涨,碳酸钙填料功不可没!
近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轮胎累计出口量达428万吨,同比增长13.7%;出口金额为749.23亿元,同比增长19.9%。报道称,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再次证实了中国轮胎在全球市场的重要地位。在海内外市场需求持续释放、电动车推广加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同影响下,中国轮胎行业正处于一个有利的周期。
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
充气橡胶轮胎和汽车轮胎是中国轮胎出口的两大主要产品,特别是在6月,充气橡胶轮胎出口量同比猛增23%,达到81万吨,而出口金额高达142.53亿元,增长22.7%。同期新增充气橡胶轮胎出口5669万条,增长16.7%。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共出口3亿条新型充气橡胶轮胎,同比增长6.9%。在汽车轮胎方面,6月份出口量也呈现大幅增长态势,达到69.1万吨,同比增长23.9%,出口额117.05亿元,增长23.4%。
多家中国轮胎企业上半年业绩预测显示,海外市场需求上升是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和海外市场的强劲需求,中国轮胎企业抓住机遇,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扩大品牌影响力,成功实现了轮胎产销量的显著增长。
据行业人士介绍,过去一些影响出口的不利因素都已消除,例如海运费暴涨,海运周期较长,原材料价格暴涨的问题。现在原材料价格已稳定下来,海运也很通畅,当前中国的轮胎行业处于一个顺周期,所以整个行业都对今年的销售前景较为乐观。
中国轮胎企业凭借实力崛起
近年来,中东等新兴市场是中国轮胎出口的一大亮点,像伊拉克、尼日利亚对卡车、客车轮胎的需求增长比较明显。中国是轮胎出口大国,凭借物美价廉的产品长期在这些市场拥有比较好的竞争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来,给中国的轮胎出口中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俄乌冲突爆发后,一些国际轮胎供应商巨头退出了俄罗斯市场,也给了中国企业进入市场的较好机会。
在中国轮胎企业不断拓展的同时,一些国际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在下滑。2003年,米其林、固特异和普利司通三家国际轮胎巨头占据全球超过55%的市场份额,但是到了2022年,这三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下滑到36%左右。在此期间,中企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球前75名中,中国轮胎企业占据了34家,这充分证明中国轮胎行业的实力。
轮胎是橡胶领域中的主要分支之一,在轮胎橡胶中,橡胶填料的用量已占到轮胎橡胶配方用量的2/3以上,因此橡胶填料是轮胎橡胶组合物中最重要的配合材料,碳酸钙就是橡胶常用的功能填料。
重质碳酸钙与橡胶
重质碳酸钙是常用的粉状无机填料,具有纯度高、惰性大、稳定性好、白度高、吸油率和折射率低、分散性好等特点,在橡胶制品中补强效果差,主要起填充作用。在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和胶乳中起填充、增容作用,可使胶料坚挺,在胶料中易分散,也可用作隔离剂或脱模剂,白度高于90%的也可用作增白剂。重质碳酸钙硫化胶的力学性能不及轻质碳酸钙和改性碳酸钙硫化胶性能好,其硫化胶耐磨性和定伸应力也比不上炭黑、陶土或硅酸盐硫化胶。并且重质碳酸钙粒子的粒径过大还会导致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显著下降。但是其生产成本较低,在橡胶中与其他补强剂或填充剂一起使用能够调整硫化胶的性能并且降低生产成本。
重质碳酸钙广泛用作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胶乳等的惰性填充剂,适用于制造鞋跟、鞋底、地板、胶管、发泡制品、模制品和压出制品等。
轻质碳酸钙与橡胶
轻质碳酸钙粉体具有颗粒形状规则、粒度分布较窄、粒径较小等特点。在橡胶制品中主要用作白色或浅色橡胶的补强填充剂。
轻质碳酸钙具有半补强性,能提高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以及耐磨性能,且在高填充下不会导致过高的定伸应力,在胶料中易分散、不影响硫化。填充轻质碳酸钙的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略高于填充重质碳酸钙的硫化胶。
轻质碳酸钙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胶料中用量很大。在天然橡胶轮胎胎面胶中用量可达30份,帘布胶中可达50份,内胎胶中可达60份;胶管中用量可达50份,胶带中可达20份;胶鞋中可达50份等。在天然橡胶热水袋胶中用量达75份,在氯丁橡胶印刷胶辊中用量为20份。
纳米碳酸钙与橡胶
纳米碳酸钙粉体与普通碳酸钙粉体相比,具有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能够产生普通碳酸钙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在橡胶制品中主要起补强、填充、调色的作用。
纳米碳酸钙活性高,补强性能远远大于轻质碳酸钙,与沉淀法白炭黑相当。纳米碳酸钙在橡胶中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可使橡胶易混炼、易分散、能改善胶料的加工性能,提高制品的力学性能。同时纳米碳酸钙具有空间立体结构,粒子形态多样,研究发现不同晶型的纳米碳酸钙对橡胶的补强效果不一,其中以连锁状纳米碳酸钙对橡胶的补强效果最好。
值得注意的是,它不但可以作为补强填充剂单独使用,而且可根据生产需求与其他填充剂配合使用,不但可以达到补强、填充、改善加工工艺和提高制品性能的作用,还具有增白作用并部分取代白炭黑、钛白粉等价格昂贵的白色填料。
橡胶行业是纳米碳酸钙的主要消费大户,主要应用于力车轮胎胎内胶和外胎、汽车轮胎内胎和外胎特殊部位、胶带胶管、胶鞋、胶布中。适用于NR、BR、SBR等橡胶体系。
纳米碳酸钙产品应用于橡胶中对其盐酸不溶物、重金属含量和pH值等方面指标要求不高。
改性碳酸钙与橡胶
改性碳酸钙又称为活性碳酸钙,是使用表面改性剂对轻质碳酸钙、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而制得。经改性后的碳酸钙和改性前相比一般具有粒径小、吸油值低、分散性好、补强性好等特点。
改性碳酸钙的补强性能要远远优于未改性碳酸钙,其补强性主要是由于表面改性剂是具有两亲基团的有机物,即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表面改性剂通过两个基团将碳酸钙和橡胶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提高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改善加工性能,并提高制品的延伸性、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等性能。
改性碳酸钙主要应用于轮胎、胶管、胶带、油封和汽车配件等橡胶制品中,适用于NR、NBR、SBR等橡胶。
总结
尽管中国高档轮胎制造商在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过去中企主要投放低档产品的印象仍然存在于消费者脑海里。在品牌方面,中企建立强大的品牌声誉也需要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可能很难与知名的轮胎品牌竞争。
知识产权是中国高档轮胎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上面临的另一个主要挑战。不过,通过在研发、质量控制和品牌方面的持续投资,中国优质轮胎制造商未来依然有望成为全球轮胎行业的“主要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