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手撕钢星光闪耀!
2017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太钢考察调研,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太钢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突破,奋力创造新业绩。
初夏时节,人民网“行进中国”山西调研采访团走进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探访超薄“手撕钢”背后的千锤百炼之路——
“行进中国”调研行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的“手撕钢”
上“新”了
初夏时节,万木葱茏。在中国宝武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简称“太钢精密”)的车间里,齿轮飞转,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查看新下线的“手撕钢”产品。
这种厚度为0.015毫米的不锈钢箔材料,将被用在折叠屏手机上,可以实现20余万次的折叠使用。
一片“手撕钢”为何要“一薄再薄”?
2017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太钢考察调研,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2020年5月12日,在光亮机组前,总书记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厚度仅有0.02毫米的不锈钢箔材“手撕钢”产品。他指出,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总书记殷殷寄语,让公司首席工程师廖席和研发团队的伙伴们更感责任在肩。“为了落实总书记要求,我们重新确定研发重点,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7个攻关组。”廖席说,“在总书记考察3个月后,公司成功轧出0.015毫米的超薄不锈钢箔材,为世界首创。”
从0.02毫米到0.015毫米,“手撕钢”实现了“一薄再薄”的技术突破。从航空航天、高端电子、新能源领域,到当下流行的折叠屏手机都有它的身影。
“如果用来做电池包覆膜,同样体积,电池容量能增加17%。”廖席介绍。
“不能满足!不敢满足!”这是“手撕钢”研发与轧制团队一直以来秉持的共识。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曾几何时,产业单一、产品低端困扰着企业发展,而今,有了核心技术的支撑,面向市场,太钢精密有底气、更有信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类产品消费市场加速崛起。
作为生产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所需的核心零部件,掩膜版决定着屏幕分辨率和成像质量。其生产技术则常年被国外垄断,国内企业不光进口成本高,而且拿不到最先进的产品。
需求就是最大的市场。
但“手撕钢”追求的是薄,掩膜版追求的却是“精”。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太钢精密如何赢得主动、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