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钒钛“向新” 储能“点睛”
攀枝花,钒钛立市。这里钒、钛资源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三和第一,是中国钒钛之都,拥有全球最大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钛原料、硫酸法钛白粉和钛金属生产基地。
钒钛股份,领军企业。11月11日,四川新闻网“四川资本市场调研行”专题报道组一行,来到攀枝花东区探访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钒钛股份 股票代码:000629)。作为国家级资源类开发试验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企业,钒钛股份被国务院国资委选为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
四川省攀西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钒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走在向“新”路上的钒钛股份何以“点睛”?
钒钛向“新”
科技支撑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战略指引下,攀枝花经过近60年的开发建设,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3个在攀枝花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建立了以“钒钛磁铁矿采选——钒钛铁精矿——冶铁提钒——钒氧化物——钒合金、钒电解液——钒电池”为主线的钒钛产业链。
钒、钛板块是老牌龙头企业钒钛股份战略重点。在追求新质生产力方面,钒钛股份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多金属共生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之路,并成功研发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如钒氮合金生产技术。
2017年记者到访过攀钢集团,对其工业废弃物(炉渣等)处置尤为关注。
致力于绿色可持续发展,钒钛股份在硫酸法钛白生产流程中实施废酸浓缩回用技术研究,目前重庆钛业废酸浓缩酸浓度达到约52%,回用率超过90%,显著减少了钛石膏的产生。
针对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这一世界级难题,钒钛股份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支持,发明了高钛型高炉渣“高温碳化-低温氯化”生产TiCl4方法,开创了高炉渣提钛产业化应用的先河。钒钛股份已建成年处理10万吨高钛型高炉渣生产3.7万吨TiCl4的生产线,并与现有氯化法钛白流程无缝衔接,将高钛型高炉渣“变废为宝”,有效缓解了我国高端钛产业对国外优质原料的依赖。高钛型高炉渣全量化利用后,钛资源综合利用率将从29%提升至55%,确保了我国钛资源的安全供给,并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此外,生产硫酸法钛白粉过程中产生的硫酸亚铁,曾经属于废弃物,如今却是锂电池的重要原料之一,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储能“点睛”
坐拥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
说到锂电池,记者还看到钒钛股份的“点睛”之笔。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立足发挥四川清洁能源可开发潜力大、钒钛产业基础较好的突出优势,2024年5月四川创新出台全国首个钒电池产业专项政策,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攀枝花正加快发展钒电解液电池,建设“中国钒电之都”。
攀枝花是发展储能产业的沃土,钒钛资源和水风光资源富集,造就了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水电富余量大,电解水制氢潜力巨大。主营业务包括钒、钛和电的链主企业钒钛股份坐拥一个新型储能的天然应用场景。
长风浩荡,奋楫扬“钒”。
储能“点睛”,钒钛股份又一次历史性地投身国家战略中。
钒钛股份聚焦立项了钒电池电解液、储氢合金用钒合金等新材料研究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已完成了实验室小试、扩试及中试研究,并成功建立了千立方米级钒电解液应用示范线,已于2023年实现达产达效。同时,储氢合金用钒合金研究也取得了进展,产品已实现小批量试制试销。
作为钒电池产业上游企业,钒钛股份积极参与钒电池产业链的完善,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推动钒电池商业化进展。持续向钒电池制造提供制备电解液的高品质原料,保障市场钒电池用钒需求,推动钒电池项目积极落地。同时,公司也积极推进60000m³电解液产线建设,应用短流程制备电解液工艺,进一步降低钒电池成本。